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冬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不仅仅是孩子们。
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小题1:第三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小题2: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小题3:请任选一句,品味划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
小题1: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不能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仅照抄原句 扣1分)。如答“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也对。
小题1:(1)“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2)“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小题1: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解析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小题1:阅读文本,学会概括和理解内容。
小题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文后题目。(16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4分)
___①_____→议种瘪种→   ②  →给儿新生
小题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理解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小题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小题4:美国作家海伦·觊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小题5: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2分)
小题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3分)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犟劲》一文,完成小题。
犟劲
宋跃辉
①天阴冷,会稽山腹地更冷。花期延时,茶叶的采摘也延时了。周文龙在王坛镇一个酒店喝酒,A天上飘落的雪花虽然轻盈,但他心里很沉。
②周文龙委实没料到,今年老天爷翻了脸。他的300亩有机“大越山龙”,本来就只靠自然生长,要是今年气候温暖,大越山龙的产量就会高一点,就能消化部分投资成本,遇到这寒冷的天,看来困难了。好朋友阿文终于打破沉默说:“还是快点用稻草保暖吧!我上网查过,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给茶树保暖啦。”周文龙一双目光紧盯着阿文,其实他心里十分清楚,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可以减少损失,茶农大多用这种方法给茶树保暖。
③酒店里有许多人都认得周文龙,平日里都晓得他是个乐天派,整天笑嘻嘻的,可眼下他的脸上都是愁。有几个茶农凑上来给周文龙洗脑子:“大家不都是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吗?你怕什么?再说喝茶的谁会晓得你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就是知道了又会怎么样呢?” 周文龙的脸上这时倒是有了些许笑意:“不行,稻草上有农药残留物,有机茶要受影响的。”“哎呦呦,这能有多少残留物啊,说不定还没有呢!”周文龙还是坚决摇了摇头。
④晚上,他怎么也睡不着,几次起身,拉开窗帘看外面的天,B虽然漆黑一片,可他还是清晰地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虽然轻微,却像石子击在他的心上。他只能祈祷第二天雪停。如果再这样下去,几百亩的茶园恐怕只能收获几百斤茶叶。
⑤以前,周文龙在上海工作,但他还是喜欢家乡的山水,爱喝家乡的茶。可他清楚,茶农为了除虫和增加产量,会定期给茶树打药水,施化肥,不少厂家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理想。于是七年前,他决定种植有机茶,想法很简单,如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健康,茶叶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保证自己种出来的茶叶绝无污染,可以让人喝得放心、健康。
⑥当时,省里专家告诉他,这是有很大风险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有一丝差错,难度非常大。周文龙所在的舜皇村的村民和周围不少茶农,都说周文龙傻。就是风调雨顺,他的茶叶品质再好,可是产量不高,又能挣多少钱呢?收回投资起码要好几年时间,还不如就搞些普通绿茶,种植、加工、运输都方便,钱也来得快。可是周文龙就是认死理,哪怕一条路走到黑,也要把有机茶事业坚持下去。前两年,老天爷帮忙,他的茶园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不过看到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求购大越山龙,他心里美滋滋的。然而,今年老天爷不再眷顾他,不是连续低温就是连着几天下雪,搅得他心里一直没有踏实过。他可以用稻草给茶叶保暖,但是,自己曾经对许多客人承诺过,他生产的是良心茶,绝不会为了提高产量,采取与有机食品生产相悖的做法。
C翌日,雪还在飘,周文龙的茶树都被雪覆盖着。
⑧阿文再次对周文龙说:“气象预报说,这雪还要下。还是赶快用稻草给它们保暖吧。据说,微量的农药残留物,仪器也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周文龙回答:“昨晚我想了一夜,无论怎样,我也要扛下去,绝对不能在有机茶上耍一点点花头。我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选自《解放日报》,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小题2:本文写景之处虽然不多,但非常精彩。请你从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简要品析。(3分)
小题3:文末周文龙说:“我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请联系上文,想象周文龙曾经说过什么话,描写周文龙当时说话的内容及情态。(3分)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⑤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5:文章第⑥段写到:“周文龙所在的舜皇村的村民和周围不少茶农,都说周文龙傻。”读完本文,你认为周文龙真傻吗?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4分)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
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
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线灯光。我敲了门。门开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那地方太难找,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幔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泉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气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逮,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雷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摘自《情感读本·意志篇》2011年第6期)
小题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6分)
小题2:文中“我”的前后态度、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4分)
小题3:文中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老妇人的美好品质?请用具体例子加以解析。(4分)
小题4:文中老妇人的话“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在文中有两种理解,请你说说。(4分)
小题5: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3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小题6: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烦恼”,再写“寻仇”,最后写“平静”。
B.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叙事自然。
C.文中划线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天气恶劣,既表现“我”“寻仇”的强烈,又为下文叙写偶遇老妇人等情节作铺垫。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可见所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故事没有曲折、没有波折,作者的情感都是直接表露出来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挥别蒲扇》一文,完成小题。(15分)
挥别蒲扇
鲁敏
①夏阳下,女孩子们头上的草帽散发出一股久违的秋草香,那样清淡且真实让我为之 怦然心动。蓦然回首——但我回首的却是蒲扇啊!那同样散发着田园秋草香的蒲扇正穿过繁华都市空调吊扇从过往岁月里漫溯而来,伴着蛙鸣稻香,真切得似乎盈盈在握了!
②那时在乡间是不觉得蒲扇有这股清香诗意的。白天除了中午打盹时用它驱驱苍蝇外,几乎没得空去摇它。
③凉拌菜瓜加玉米糁粥的晚饭吃罢了,泥腿汗身子洗净了,劳作的衣衫挂在高篱笆上滴水了,月已中天,蒲扇这才悠闲地出现在乘凉的乡人们手中。穿宽脚布裤的女人摇着它,串户走场地几张凳一围,三个女人一台戏了。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今儿得到茄地选种了,是小青头好呢还是白光皮好?A有的就高翘着脚迷迷糊糊睡去,头发湿湿地披着,嘴角半开着,月光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忽然手中的蒲扇一滑掉在地上,女人一惊,边睁眼拾扇子边连声叫喊:“二柱,别瞎跑,当心沟里的田鸡跳上来咬你的脚趾头!
④男人们不爱翘脚,只见烟头在夜风上一明一灭,他们不理睬小孩子手中炫耀的那一瓶萤火虫,只顾高声计算着今夏的稻谷秋天能卖个几等品,东根爹的老牛能生几个崽子,地里要不要再加道肥之类。B扇子助兴般被摇得呼呼的,谈得尽兴或是被花脚蚊子咬了一口,蒲扇就被用来拍大腿或脚踝,“啪啪”两声极尽意的样子。穿老式大襟绸衫的老太听见了必定会嘟嚷两句:“就不能轻点儿?看你那扇子用不了半个夏天就要掉进灶堂烧火了!现在扇子也太嫩,皮子还是青的呢就被割下来卖。明天要不要叫珍儿帮你滚个布边?”
⑤清清爽爽的女娃儿也爱凑凑热闹,白天黝黑的脸庞此刻泻着月光似乎只见细腻柔和了,她们一直轻轻地摇着扇子,不为消热驱蚊,只为看着西斜的月儿将心事和梦想缓缓摇出,细细切切地谁也听不清她们谈些什么。但要说她们手中这扇,才是最精致可爱的,边沿被细心的滚了一圈俏眼的花边,柄子上细细地缚着一圈彩色塑料线,处处透着女孩子的灵秀。姑娘们常到村头大晒场上乘凉。年轻人都爱往那跑,没准这扇子就是掩饰害羞的好道具。还有别有用途也未可知,曾见有巧手的姑娘用水红丝线在扇子上绣字“歪柳村杨彩霞”,难道要用这蒲扇送人?也许在她们心中,这一柄蛋青天色滚花边绣彩字的扇子要比纸折扇更雅气,比檀木扇更珍贵呢……
⑥但我已有多久没有看见那些可爱的蒲扇了!其实家中也是有几把的,不知何时买的,每次晒夏时拿下来拍拍灰到傍晚又与散着太阳香的棉胎一起塞上去。
⑦我知道,曾经被千百双手挥动着的蒲扇是难再用了,可我干嘛这样恋旧呢。现在多好,办公室有“春兰”,卧室有“三菱”,连食堂也都安装了立式空调,有的连书房里都有空调,还有那大大小小的电风扇……也许我借着秋草清香而生的回首之绪并不仅仅牵挂蒲扇吧,我所热烈渴慕怀念的其实是我的父老乡亲啊!那一群淳朴劳碌乐天的亲人!我还会趿着木板拖鞋,摇着大蒲扇,重回少年,坐在你膝下,一起走过每一个有月无月的夏夜么?
小题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那时在乡间是不觉得蒲扇有这般清香诗意的”?(4分)
小题2:同一把蒲扇,摇得各不相同。仔细阅读③④⑤段,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蒲扇在乡间不同人手上的用途。(3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处写得很有特色,请选取其中一处做简要赏析。(4分)
我选【  】处,我的赏析:                       
小题4:有读者认为将标题更换为“回首蒲扇”更恰切,你赞同吗?请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