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静流》,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静  流①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静流》,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静  流
①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②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④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⑤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⑦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⑨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⑩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⑿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⒀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⒁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⒂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⒃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小题1: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品味⒀段划线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3分)
小题4: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小题5: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成长感悟。(3分)
答案

小题1: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小题1:①“拍拍”: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小题1: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表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小题1: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安排情节的用意。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主要是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4--15小节的内容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写法以及作用的能力。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以及父子二人关系的改进来分析其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阅读感悟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静流》,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静  流①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8分)
藏书忧(节选)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的。这是个劳累活,有两位学生手上还磨出了水泡。搬的时候采用流水作业,一排人站在楼梯上,一捆捆传递下去。书不像西瓜,可以甩着来,一捆书太重,甩接几次就没有手劲了。摔破一个西瓜不要紧,摔坏了书却叫人心疼。因此,这支小心翼翼的传送队伍确实是很有趣的,难怪人们要围观。
我当然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痤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
一位外国旅游公司的经理来到我的书房,睁大眼睛慢慢地巡视一遍,然后又站在中间凝思良久,终于诚恳地对我说,“真的,我也想搞学问了。”我以为他是说着玩玩的,后来另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位经理现在果真热心于跑书店,已张罗起了一个很像样子的书房。我想,他也算是一位阅尽世间美景的人了,何以我简陋书房中的杂乱景况,竟能对他产生如此大的冲撞?答案也许是,他突然闻到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
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我的家一度在这个城市的东北部,一度在喧闹的市中心,现在则搬到了西南郊。屋外的情景时时变换,而我则依然故我,因为有这些书的围绕。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
然而我终究不是隐士和老僧,来访的友人每天络绎不绝。友人中多的是放达之士,一进书房便爬上蹲下,随意翻阅。有的友人一进门就宣布,不是来看我,而是来看书的,要我别理他们,照样工作。这种时候我总是很高兴,就像自己的财富受到了人们的鉴赏。但是,担忧也隐隐在心头升起,怕终于听到那句耳熟的话。那句话还是来了:“这几本我借去了!”
我没有学别人,在书房里贴上“恕不借书”的布告。这种防范密守,与我的人生态度相悖。我也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朋友间若有钱物的需要,我一向乐于倾囊。但对于书,我虽口头答应,心中却在嗫嚅。这种心情,大概一切藏书的学人都能体谅。
我怕人借书,出于以下三方面的担忧。
其一,怕急用的时候遍找无着。
自己的书,总或多或少有内容上的潜在记忆。写文章时想起某条资料需要引证,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走向某个书架,把手伸到第几层。然而那本书却不在,这下就慌了手脚,前后左右翻了个遍,直闹得脸红心跳、汗流浃背。文章一旦阻断,远比其他事情的暂停麻烦,因为文思的梳理、文气的酝酿,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甚至稍纵即逝,以后再也连贯不上。有的文章非常紧迫,很可能因几条资料的失落,耽误了刊物的发稿,打乱了出版社的计划。于是只好定下心来,细细回想是谁借走了这几本书。想出来也没有用,因为这种事大多发生在深夜。
借书的朋友有时也很周到,经过反复掂量,拿走几本我“也许用不到”的书。其实文章一旦展开,谁知道用到用不到呢。有时我只好暗自祈祷:但愿最近真的用不到。即如我写这篇文章,几次想起周作人几本文集中有几条关于藏书的材料,可惜这几本文集不知被谁借去了,刚才还找得心急火燎。
其二,怕归还时书籍被弄“熟”弄脏。
这虽是外在形态的问题,对藏书的人来说却显得相当重要。藏书藏到一定地步,就会对书的整体形式重视起来,不仅封面设计,有时连墨色纸质也会斤斤计较。捧着一本挺展洁净的书,自己的心情也立即变得舒朗。读这样的书,就像与一位头面干净、衣衫整齐的朋友对话,整个气氛回荡着雅洁和高尚。但是,借去还来的书,常常变成卷角弯脊,一派衰相。有时看上去还算干净,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份挺拔,拿在手上软绵绵、熟沓沓,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书店里还有这本书卖,我准会再去买一本,把“熟”了的那本随手送掉。
或问:“你不是也购置远年旧书吗,旧书还讲究得了什么挺拔?”我的回答是: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旧得合乎章法。我们不能因为古铜鼎绿锈斑剥,把日常器皿也都搞脏。
其三,怕借去后彼此忘掉。
我有好些书,多年不见归还,也忘了是谁借的,肯定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我坚信借书的朋友不想故意吞没,而是借去后看看放放,或几度转借,连他们也完全遗忘。3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见他书架上一套《阅微草堂笔记》十分眼熟,取下一看,正是我的书,忘了是什么时候被他借去的。朋友见我看得入神,爽朗地说:“你要看就借去吧,我没什么用。”这位朋友是位极其豁达大方的人,平生绝无占他人便宜的嫌疑,他显然是忘了。那天在场友人不少,包括他的妻子儿女,我怕他尴尬,就笑了一下,把书放回书架。那是一个20年代印的版本,没有大大的价值,我已有了新出的版本,就算默默地送给这位朋友了吧。好在他不在文化界工作,不会看到我的这篇文章。
但是,有些失落不归的书是无法补购的了。有人说,身外之物,何必顶真?这些书曾经参加了我的精神构建,失落了它们,我精神领域的一些角落就失去了参证。既有约约绰绰的印象,又空虚飘浮得无可凭依,让人好不烦闷。不是个中人很难知道: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
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又担惊受怕地过着日子。
(文/余秋雨,有删改。)
小题1: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又担惊受怕地过着日子。”通读选文,他“自得其乐”是因为                       ,他的“担惊受怕”则是因为                         。(4分)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划线词的含义,说说这句话传达出“他”怎样的心境。(4分)
他突然闻到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
小题3:文章的标题为“藏书忧”,重点应该是写“忧”,为什么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写“乐”?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综观全文,说说其中的缘由。他的“藏书忧”让人们领悟到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怎样对待借来的书?(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散文《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完成小题。(14分)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⑴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⑵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⑶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⑷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很多童话的结尾: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⑹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的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的一员。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诗名不记作者,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⑻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⑼我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十多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⑽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
⑾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
⑿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小题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 儿时读《大皮鞋》→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_______→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析第⑶段划线词语“钟情”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3:品味第⑸、⒀二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家都有哪些“成员”?请写出四个。
(2)“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4: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⑺段画线的波浪线句子,作具体赏析。(3分)
小题5: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
①在我的记忆中,写信是从14岁那年开始的。
②那个时候,我的心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让我找不到人交谈,我在寂寞中渴望与远方交流。可远方太远,我怎么也够不着,除了止不住的无边想象,唯一能接触的就是收音机里播出的“丈艺听众之家”节目。
星星与萤火虫出没的夏夜,我时常躺在屋外草地的凉席上,头枕轻风,微闭双眼,闻着丝瓜藤里的花香,一直听到入梦,最后空气中只剩下收音机哗哗啦啦的电流声。第二天,受到父亲严厉责备,才知他又一次把我从屋外扛回了家。在那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我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我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我羡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写信者,我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
④我迷恋上了聆听别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节目里,最终盼来的只有失望。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总之,我的水平比那些被念到的写信者差。
⑤有点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我下决心要写得更好,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我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我的人。他们有的是常年拖着军需物资在川藏线上奔跑的汽车兵,有的是在山沟沟里支教的小学教师,有的是小镇上输液器厂的女工,还有在监狱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从铺开信笺,到酝酿情感,再到将字落入方格里。每一封信写好,我都会反复地念上几遍,模仿主持人在优美的背景音乐里念。只是我念的背景是一盏沉默的煤油灯和屋角上硕大无朋的蜘蛛网,背景音乐则是窗前蛐蛐儿的不停叫嚷声。只要感觉哪些地方念着不舒服,我便撕了重写,然后检查自己的表达是否妥当,猜想对方读了我的信是怎样一种心情。
⑥我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开始了作文,我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我更加自信。
⑦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电台里播出,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当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来,我们欣赏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金台乡虎榜村十二组凌仕江寄来的信,标题叫《乡村男孩》……”当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圆润而磁性的声音开始念出我的心声。我捧着咚咚乱跳的心儿,一个人跑进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来,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掉下来。
⑧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件,朝我铺天盖地卷来。他们告诉我,被我的信感动了。
⑨收信与回信,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作业”。每当听见邮递员在山坡上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就会突然感觉自己再也不寂寞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倾听我的故事。
⑩岁月历经文字伴随的长旅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就是最初的写信时光为我的写作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血液,助长了“文学马拉松”的恒久力量,培育了写作前期的微量元素。我的写作是从写信开始的,这看似黑白电影里的一节生活小插曲,却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
小题1: 阅读选文后,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分析选文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扛“我”问家作铺垫。
B.烘托“我”听收音机的陶醉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C.渲染夏夜的静谧气氛,烘托“我”听收音机的陶醉心情。
D.渲染夏夜的静谧气氛,表现“我”坚持听收音机的顽强性格。
小题4: 阅读选文后,请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 品味选文第⑩段结尾句“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 选文讲述了作者走上写作道路的经历,在你的初中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成功的做法,请选择一个方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40字以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把沙包丢进我回忆的风中》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那天小学同学聚会,忽然说起小时候玩儿过什么,大家慨叹:我们玩儿的东西那么有限,几乎不用费父母一分钱。其中一个人说,可又是那么难忘。
这个人就是我。为什么我忘记不了那些寒酸而快乐的日子呢?就像我玩过的沙包,其实早就丢进记忆的深井里了。什么时候想起,都有软软的酸疼在那里。
——放学后,我们随便谁嚷一嗓子,“丢沙包了”,都来不及吃饭,慌张地跑到一起,然后丢了起来。
两边是两个扔沙包的人,中间可以有很多人,打上谁,谁就要下来,然后替换两边的人。而那小小的沙包,不过是一个长约5-10厘米的正方形,用碎布缝制的,大多都是大人们再也不用的布头,以蓝色和绿色、灰色居多,那个年代,应该就是那种颜色吧?偶尔有一个艳丽的沙包,便遭到大家的嫉妒,也坏得快,因为里面装满了沙子。所以,有时沙包打在身上也是很痛的,可那种痛,是快乐的痛,下去的人,拼命地想打中上面的人,而在上面的人,奔跑着躲藏着,左右躲闪的过程中,快乐的尖叫一声声传来,真是快乐如风的童年,当我们带着一身臭汗回家时,想的是,明天,明天什么时候可以再玩儿?
那时,有个叫于二妮的人被我们叫做笨猪,她永远打不到别人,所以,永远是在下面丢沙包的,有一次她几乎哀求我们说:“让我上去一次吧,好吗?只要一次。”我们没有答应她,反而骄傲地说:“凭本事啊,有能耐就打到我们啊。”非常地自负。她就那样一直打着,一次也打不着,我们给她起了外号叫于二傻,只有傻瓜才一次也打不到别人。
后来我们考上不同的中学分开了,再后来,我听到的消息是她在一次上学的路上出了车祸,十六岁的于二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对别人说过,如果能让于二妮活过来,我可以永远让她在上面,我在下面打。
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像我们的童年再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再来的,何况时光?
那天看到邻居的孩子玩儿美国的机器人和韩国的流氓兔,我问他:“你玩过沙包吗?”他抬起头说:“什么是沙包啊?”
我没有和他解释,现在的孩子都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玩着他们孤独的玩具,是的,孤独的玩具,无论那玩具多么刺激,价值不菲,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不要钱的沙包,可以让整个童年那么闪亮,可以让一帮小伙伴玩儿出一身臭汗来,到今天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怀念那一身臭汗啊。
小题1:选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选文第一段说:“其中一个人说,可又是那么难忘。”结合选文,请说一说为什么“那么难忘”? (2分)
答:                                                                   
小题3:请谈谈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 2分 )
答:                                                                      
小题4:选文说:“就像我们的童年再也不会回来了,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再来的,何况时光?”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再来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二妮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16分)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小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2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4分)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分)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2分)
小题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2分)
小题4:请谈淡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小题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2分)
小题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3分)
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