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送报的少年(14分)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送报的少年(14分)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                                 ”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小题1:体会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①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
②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小题2:文章第9段空白处省略了送报少年所说的话,请你根据上下文和语言运用的要求,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2分)
小题3: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送报的少年》,为什么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我”的儿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如果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你听到送报少年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时的内心感受。(30字左右)(2分)
小题5:请用四个词语或短语概括出送报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①表现了儿子的狂妄自大;②表现送报少年的懂事、乐观、有礼貌。
小题1:略
小题1:反衬(或对比、映衬、衬托);突出送报少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小题1:略
小题1:示例:勤奋懂事、乐观开朗、踏实自信、礼貌谦虚。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我”的儿子出生在条件较好的家庭中,养尊处优,目空一切,对一个他认为只是一个送报的同龄人,自然表现出不屑一顾。(2)送报的少年出生在一个下岗的家庭中,从小就饱尝艰辛,但是在生活的磨练中,却造就出一个懂事、乐观、有礼貌、勤奋的少年。
点评: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从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位置,从句子表达的内容、效果及所处位置等等方面,分析词语或句子的具体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具体的语境----“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以及少年“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的具体描写来揣摩人物的语言。比如: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连报纸也弄湿了……
点评:根据语境来补写文中省略的句子,必须要结合上下文的提示来补写。比如:文前交代了送报少年是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根据他的人物形象来补写句子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我”的儿子是一个盲目自大、养尊处优的形象,“送报少年”是一个懂事、勤奋、有礼貌的形象。写“我”的儿子,主要是与送报少年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我”的儿子来反衬送报少年,是送报少年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丰满。
点评:初中的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象征 对比 衬托 铺垫伏笔 过渡照应 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抑扬结合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甚至有人把标题拟定 人称使用 线索设置 详略安排 倒叙插叙等也列入此项。以下简单列举几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更好的表现主题。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生动化形象的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又委婉含蓄。对比烘托(衬托):更加鲜明。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伏笔和铺垫:内容前后照应 情节严丝合缝。
小题1:试题分析:当儿子沉浸在考上邮电大学的喜悦中,突然听到送报少年考的是北京大学,内心定会掀起波澜。比如:(1)啊?北京大学?想不到他读书这么好,看来我得谦虚点了,再也不能自大了;(2)北大有什么了不起?他能上得起吗?我家境比他好多了,今后我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呢!
点评:根据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主要结合文章的人物形象。如本题,主要是结合“儿子”以及“送报少年”的形象来揣摩“儿子在听到送报少年考上北大的心理。
小题1:试题分析:从“送报少年利用暑假期间帮助父亲送报纸”可以概括出他非常的懂事;从“送报少年整天的快乐表现”足见他是一个乐观的孩子;从“送报少年见人总是一脸的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从”送报少年考上北大却没有向我的儿子那样沾沾自喜“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谦虚、勤奋的孩子。
点评: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也是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整体感知全文,应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辨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送报的少年(14分)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题目。(20分)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选项是   (   ) (3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小题2:小说两次出现学生的“大笑”,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3: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共同的优点,也暴露出同样的不足,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5分)
小题4:小说的题目“分析题”,朴实无华,却又内涵丰富,请谈谈对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3分)
小题5:请揣摩结尾处老校长流泪的原因,然后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目。(12分)
背  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 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 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2分)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小题2: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小题4: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第⑤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3分)
洗手间里的晚宴
周海亮
(1)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二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2)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他参加一个晚宴。
(3)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4)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让儿子先呆在那里。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 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5)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6)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7)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地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8)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9)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10)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11)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12)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享用,我们将共进晚餐。”
(13)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鸡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小题1:请概括出选文中男孩在“主人”家的经历。(2分)
在书房等待晚宴开始——(         )——表达与人共享晚宴的愿望——(        )
小题2:选文(8)段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请概括回答。(3分)
小题3: 读选文(6)段首句:“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说说这句话中的“藏”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小题4:请结合选文概括出“主人”的形象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共24分)
(一)《一个婴儿的拥抱》 (12分)
一个婴儿的拥抱
(1)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2)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3)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4)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5)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大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6)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小题1:从全文看,本文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我的理解:                                                                
小题2:从文中看,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老人为什么会获得伊瑞克的“拥抱”?(2分)
我的理解:                                                                
小题3:当文中的老人与伊瑞克开心的逗笑时,为什么“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2分)
我的理解:                                                                
小题4:你觉得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试说说理由。(3分)
我感动的细节:                                                             
我的理由:                                                                
小题5:阅读本文,我们心中涌动一个字眼,那就是“爱”,假如你由此想办一期以“蓝天下的至爱”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给小报的前言栏目写几句“爱的感言”。(3分)
我的爱的感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工父亲的"幸福" (13分)
(1)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2)"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3)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4)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5)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6)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7)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8)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9)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10)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11)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2)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小题1: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小题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小题3:请简要梳理那位孩子参观"我"房子时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小题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