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三)(15分)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15分)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都给自己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临行前,父亲有个新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他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⑤这样,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准备了一些便餐,就要出发了。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⑧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晚饭上,却帮不上佣人一点忙。
⑨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⑪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
⑫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⑬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⑭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文  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们这一家人都是“怎么过母亲节的”?(4分)
小题2:根据示例,回答下面⑵⑶题。(4分)
⑴“母亲节”的打算:过母亲节要让母亲休息,报答她的操劳。
⑵事情的结果:                                                              
                                                                                  
⑶故事的意味:                                                          
                                                                               
小题3:如何理解“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这句话?(2分)
小题4:解释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想入非非”,并分析它表达的感情。(2分)
小题5: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 “我们”穿戴一新,到野外痛快游玩,晚上回来享受豪华的筵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母亲节”。母亲戴旧帽子,为全家人准备三餐,一直忙碌到晚上,她也感到很快活。(也可以按照姐妹俩、父亲、我和维尔、母亲分别概括)
小题2:⑵母亲没有出外休息,也没有在家里休息,而是为“母亲节”操劳了一天。 ⑶写出了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无私伟大、甘于牺牲、不辞劳苦的品质,也讽刺了“我们”的自私、虚伪。
小题3:一是让母亲快乐;二是让我们享受了节日的美好(玩得好、吃得好、休息得好)
小题4:想入非非: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表达的感情:流露出父亲的不满情绪。
小题5:示例:原句: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分析:为了让母亲留在家里,给“我们”出去游玩让出位置,大家找出了“准备晚餐”、“不喜欢”和“怕着凉”的借口,足以说明“我们”的自私,“痛痛快快地休息”也说明平时母亲的辛劳。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钓鱼”,结果母亲说要在家休息,于是我们几个出发出去玩;“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2:试题分析:我们为了报答母亲,在母亲节为她策划了一个很好地节日,让她好好休息,结果,因为汽车小的缘故,母亲最终留在了家里为我们准备晚餐,她既没有外出休息,也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像往常一样继续为我们操劳。这个故事写出了母亲以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无私伟大、甘于牺牲、不辞劳苦的品质,同时也讽刺了“我们”的自私、虚伪。本来是为母亲过节,却成了我们自己狂欢的节日。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时,人物、事件、结果等这些信息都不能缺少,且语言要简练。分析文章内涵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
小题3:试题分析:“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母亲节这天,母亲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同时,在这一天,我们也过得很开心。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4:试题分析:“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这句话是父亲在车子坐不下必须要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时说的一句话,“想入非非”的意思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表明了父亲心理的不满情绪,也说明每次过节父亲只是忙前忙后为孩子们“服务”,享受不到节日真正的放松休息。
点评:解答本题时,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5:试题分析: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比如“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我们痛快地玩了一整天回来之后,在餐桌前享用母亲的晚餐,还要母亲伺候着上菜、收盘。本来是母亲的节日,却变成了我们的节日,既说明了母亲的辛劳,也讽刺了我们不体谅母亲。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核心考点
试题【(三)(15分)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6分)
守候妈妈的鞋印
①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常常要到离单位20里的小村子里去拍些风景照片。村子不大,有100多户人家,虽说依山傍水自然风景优美,但地处偏远,村里出行仅靠一条土路与外界相连。
②去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了村头靠近路口的一户人家,石头砌成的三间房子,屋后是一排白杨树。家里住着一老一小,老奶奶有70多岁了,小孙女上小学一年级。儿子、儿媳妇在南方打工,每年春节才回来。
③夏日的一天,拍完风景照片,已时过中午,有些口渴难耐的我,从山上下来,直奔那三间石头房子。院门半开,老槐树底下有一张小木床,老奶奶睡着了,小孙女看见我来到了门口,正要叫醒老奶奶,我急忙摆摆手,随后向她做了个喝水的手势。
④小女孩扑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警惕地望着我干裂的嘴唇。我摘下墨镜,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冲她微微一笑。她认出我来,转身就向石头房子里跑去,然后端来一瓢清水。
⑤农家的水清凉甘甜。小女孩长得很白净,好奇地看着我脖子下挂着的照相机,怯怯地问:“阿姨,你能给我照个像吗?”我顺手把瓢放在车架子上,高兴地说:“好嘞,来,你到那边有花开的地方,阿姨给你拍一张,下次来送给你。”
⑥ “阿姨,我想让你拍妈妈的鞋印。”小女孩乌溜溜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
⑦小女孩低着头小声说:“村里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妈妈和爸爸走的那天,很冷,天上下着雨,爸爸和妈妈背着两个大包顶着雨出门去了。妈妈走在爸爸的后面,妈妈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妈妈走了之后,大门外有妈妈留下的脚印,等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蹲下来看妈妈的脚印……”
⑧“我害怕妈妈的脚印被人踩没了,找一个塑料口袋盖在上面,用破锅盖罩着,破锅盖的上面是枣树枝。”小女孩边说,边拉着我走到大门右边,蹲下来,轻轻地拿开干枯的枣树枝,揭开破锅盖,掀起一个塑料袋,露出一个轮廓较为清晰的女鞋印,右脚的。
⑨我的眼睛霎时潮湿了。
⑩小女孩用手掌不停地拂去鞋印边上洒落的泥土,用手指抠出鞋印里的小泥块,撮起小嘴轻轻的、一点一点的把鞋印吹得干干净净后,一双小手在鞋印上轻轻地摩挲……
⑾端起相机,镜头里的鞋印和那双细嫩的小手,让我看到一个幼小的心灵,沿着悠长悠长的四季,默默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漫长无边的等待,静静地守候那份鞋印里的母爱。                                    
(选自《意林》2012年第5期,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我”对小女孩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⑥段划线句“我有些不解,端着照相机,一脸茫然”中的“不解”和“茫然”?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21分)
背  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 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 自然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小题1: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4分)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小题2: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小题4: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第⑤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6: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读过本文后的启示。(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小题1:孙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两件事?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
(2)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点燃一个冬天”有怎样的含义。(4分)
小题4:文中的孙老师和他的妻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谁与我同行(   13  分)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小题1: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4分)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3: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小题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⑴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⑵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独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⑶我在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小题1: ⑴⑵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2:在画直线的句子中,三个“辛苦”各指哪三个人?(3分)     
小题3: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一句中的“新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2分)             
小题4: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