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永远的雪花膏(12分)初二的时候,赶上教室翻修,我们就临时搬到河边的槐树林里去上课了。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老师,抿起嘴角微笑的样子很可爱。当时,我们几个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永远的雪花膏(12分)
初二的时候,赶上教室翻修,我们就临时搬到河边的槐树林里去上课了。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老师,抿起嘴角微笑的样子很可爱。
当时,我们几个小子很贪玩,但特别爱向老师请教问题,一下课就小跑似的围住老师,不停地问这问那,直到上课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座上。同学们都感到很奇怪,平时不爱学习,怎么一到下课他们就往老师身边跑。只有我们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喜欢老师身上甜甜的雪花膏的香气。那时正是70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我们几个家里都穷,雪花膏对我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有一次课间,我们几个禁不住香气的诱惑,趁老师不在,偷偷地拉开了老师的抽屉,拿出了那个神秘的小盒子……我们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跑到很远的树林里,然后围坐成一圈儿,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扑鼻的香气醉倒了我们几个“男子汉”。一只只颤抖的手带着好奇,带着激动,用香喷喷的雪花膏在脸上和脖子上抹了个遍,满满的一盒雪花膏转眼间就见了底。看着空空的小盒,恐惧才涌上心头:“发现雪花膏没了老师会赶我们回家吗?”
那是我记忆中最漫长的一天。脑子里不断闪现将要出现的可怕后果,不敢看老师的眼睛,不敢走近老师的身边,只是盼望下课,盼望放学,就像一个刑徒躲在牢笼里盼望释放的日子。
这天终于过去了,我以为没事了。可第二天老师突然说要单独抽查几个学生的作业,令我吃惊的是这几个人都是昨天的“案犯”,更糟糕的是为了留住那迷人的香味,我没有洗脸。第一个经受“考验”的就是我,我惴惴不安地走到老师跟前。她看看我的作业,很快抬起头来:“你是不是没洗脸呀?”我满脸通红地站在那儿,尴尬极了。
老师则不紧不慢地往前凑了凑,深深地闻了一下:“不过很香呀!”我羞愧地低着头,没有一句话。抽查总算结束了,老师对全体同学说:“他们作业完成得很好,不过个人卫生搞得不太好,现在就罚他们到河边去洗洗吧。”
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我们几个人满脸疑惑地向河边跑去。
当我们满脸湿漉漉地回到教室时,老师手里手里正拿着一盒雪花膏。我们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心想:昨天的事一定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肯定要实施惩罚措施了。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微笑着说:“为了表扬他们下课经常问问题,努力学习,今天我要奖励他们,为他们擦上雪花膏。”
整个教室经过片刻的沉寂,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站在最前面的我对这瞬间的变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呆呆地站着,直到老师的手伸过来,拉住我仍然湿湿的手,我才傻傻地笑起来。奇怪的是那一次我没有闻到老师身上散发的香味,却看到了老师的眼睛,那是一双多么美丽而深邃的眼睛呀,仿佛融尽了世间所有的慈爱。我再也不想隐瞒了:“老师,你的雪花膏……”“是不是很香?”老师善意地对我笑着,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轻柔的手指带着沁人的清香,抚过我的脸,那香气顿时弥漫开来,熏香了一段苦涩的岁月,也熏香了一个贫瘠的生命……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2分)
     → 老师抽查我们的作业 → 老师罚我们去洗脸 →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的画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永远的雪花膏”的理解。(4分)
小题4: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让你特别难忘的老师?请结合事例说一说。(3分)
答案

小题1:我们偷用老师的雪花膏  老师为我们擦上雪花膏
小题2: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偷用老师雪花膏后惴惴不安的心理。
小题3:①本文是围绕“永远的雪花膏”展开的,它是本文的线索。
②“永远的雪花膏”是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它体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宽容与关爱。
小题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难忘的事例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概括大致的故事情节,从知道老师抹雪花膏,到偷抹老师的雪花膏,到老师抽查我们的作业,到老师为我们抹雪花膏。
小题2:
试题分析: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方法方面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结合本句内容分析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从线索的角度分析“雪花膏”的作用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难忘的事例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永远的雪花膏(12分)初二的时候,赶上教室翻修,我们就临时搬到河边的槐树林里去上课了。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老师,抿起嘴角微笑的样子很可爱。当时,我们几个小】;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触摸春天(10分)
吴玉楼
⑴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⑵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⑶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穿梭,因为常在其间流连,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⑷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⑸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在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分明浓淡有致的春天。
⑹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⑺我几乎要喊出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秘的灵性抓住了。
⑼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旅行,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A
⑽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⑾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B
⑿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
⒀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纯粹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小题1:以盲女安静的活动为线索梳理文章的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动词。(4分)
            花香→            在月季花前→            蝴蝶→           蝴蝶
小题2:文中画线的AB两处都包含着安静丰富的内心活动,请任选一处,揣摩安静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触摸春天”的含义?(2分)
小题4: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读了本文之后,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话,去鼓励她,也警醒自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后面各题。(15分)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不是吗?”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3分)
小题4: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3分)
小题5: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的两个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病槐树 行为社
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阴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垂珠。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有多风光!”
②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母亲目光直直地说: “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③我们都挺痛惜。正是生长的季节,劫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识,但被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都这样想。
④一连许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呵这颗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疼它惜它哀它。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现了,只见这些,也只想这些。
⑤又过了很多日子。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过了几天,透明的叶子努力地挤出了半张新黄;又过了几天,新绿浓成了翠绿,翠绿里亮出了黄黄的嫩光;再几日,树下竟被阳光拖出了重重的浓阴来。
⑥活过来了,这棵树!我们也像大病新愈了一样,轻轻松松新新鲜鲜,又搬出了小桌小凳,在如云的浓阴下,惊叹着这树的神奇;鸟儿也拖儿带女飞来了,五更天,依旧亮亮唾珠在树蓬间;邻家也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串悠过来占阴守凉。大家起初是聊树,后来是聊鸟,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
⑦但有一天,我却发现,这棵槐树依旧那样从从容容,这份从容,与它被千百条虫精们咬噬时,竟毫无二致!
(选自《文摘精品珍藏》内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
小题1:文中作者以母亲的心理变化折射出槐树的命运,请你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文章第④段中“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第⑥段中“再后来,是只知有其阴而不知有其树了”,我们不再谈论槐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妙,请你作简要赏析(2分)
小题4: 文章写出了槐树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6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小题1:请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童年时期心中的百草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句子“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百草园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作者儿时怎样的心情?“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说文中写长妈妈讲故事是宣传迷信思想,是文中的败笔,应该删除。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贾平凹的《月迹》选段,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奶奶说:
②“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④“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⑤“是树,孩子。”奶奶说。
⑥“什么树呢?”
⑦“桂树。”
⑧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小题1:第③段的描写表现了中秋月亮的什么特点?(3分)
小题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小题3:奶奶让孩子们抬头看月,出去寻月,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又让孩子们见到水中之月,瞳中之月。结合全文,你认为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