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诗魔”,那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咏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问的科学家,还像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这事,就嘲讽的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仍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都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识大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点本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其主要论证方法是                                    。
2.作者从               、               、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3.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为什么?
    答:                                                                                                                         。
5.阅读第⑦段,回答问题。
   ⑴说说“不耻相师”的含义:                                                                           。 
       “瞠目结舌”中“瞠”的读音是:                     。
  ⑵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答案
1、要虚心好学。 举例论证(例证法)
2、从要不耻不知 要不耻下问 要不耻相师。
3、怎样虚心好学呢?
4、乙处。因为它不是解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
5、⑴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应当互相学习)chēng
     ⑵谦逊(谦虚、虚心) 雅量(度量、胸怀)
核心考点
试题【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以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食物相克吗
       ①关于普通食物之间的“相克”,不只有民间的传说,而且有古代书籍的记载。对于其中传闻最广的一些“相克”的食物,譬如“螃蟹与柿子”、“葱与蜜”、“花生与黄瓜”、“松花蛋与糖”等等,曾由我国的生物化学家做过实验,用以喂鼠、喂狗、喂猴,最后并由人来试食,都证明毫无中毒现象。这当然是最有力的说明。白薯与鸡蛋或白薯与柿子也是一样,实际上有不少的人同时吃过,或短时间内先后吃过,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②在我们的普通食物中间,是没有什么“相克”的。“病从口入”的真相,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日夜被人们所识破。还有的时候,病的病状表现在肠胃方面,但其真相不是“病从口入”,而是来自其他方面。“食物相克”,不过是掩盖了这些真相的一块由“适逢其会”(恰巧碰到那个时机)所织成的幕布而已。
1、反驳的论点是                                                                            
2、文中段①的加线句说明这种错误认识                                                                                            
3、段①用科学家的实验和不少的人吃过的事例证明什么?
      答:                                                                                                                                              
4、第②段得出的结论是                                                                                                                      
5、文中段②的加线句用了                         修辞,此句意思是                                                               。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凡属问题,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于是,悲哀有之,伤感有之,郁郁有之,压抑有之,嚎啕更有之。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人生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精彩,把生命的意义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首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决不是如遭灭顶之灾或无病呻吟。生命就是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争中无可避免会受伤和毁灭,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只要面向阳光,就不会陷于阴影,所以要笑面人生。
       这世界,大自然,社会存在许多哲理,需要随时去体会,去感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矛盾,也是哲理,因此,即使有一时的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也不会是毫无意义和价值,至少,它可以使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让意志更坚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当下一个困和挫折到来时,就会更平静地面对,更乐观地去处理。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当好心不得好报时,要豁达。当有人颠倒黑白时,也无须在意。对待命运也一样,人活世间,本来就有高低贵贱,人生有如一树花开,同发一枝,随风而逝的景况不一,有坠于绿茵,或掉入污泥,贵贱殊途,因果勿思。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美丽,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的定律。
       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人生走错路的时候有很多,走错了没关系,只是千万别一条道走到黑。俗语也说“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道理相同,不要舍不得抽身而退,不要心存幻想和侥幸。孔子曾叹:“尺蠖之曲,是为伸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才会更加有力。
       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比如失恋,就当是患了一次感冒,即使是重感冒,也不过如此,一时的痛苦难免,但伤痛欲绝,哭哭啼啼又是何必?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不属于你的,就不应该去可惜,即使是应该属于你,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人生下一个驿站,有一道更美丽的风景。
       所以,别去置身于无谓的我是人非的旋涡,更不要在尔虞我诈中摩擦。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完全可以时时展现灿烂的笑容,而世间万事万物只有笑容最美!只要掌握好自己,充分运用好今天的一切,幸福就是不远的距离。
       人,必须豁达大度,才不至于钻入死胡同或牛角尖,才能乐观进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豁达才有大度,才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从而自己开朗,快乐也带给了别人,生活的氛围就充斥处处着愉悦的温情。郁闷是因为想不开,拿不起,放不下,心有千千结,无心之事,有意接受并堆积于心,一生中心情灰暗,天地失色也就在所难免!试问,这种活法,又会幸福到哪去?
       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计较多,是负担,是一种意义的失;计较少,也非不足,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余;舍也不是弃,弃也不是无,而是另一意义上更宽广的拥有和拾取。
       生命中应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不管风起云涌,不管世事变化和沧桑变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才会有笑面人生的永恒!
1.笑面人生是幸福,在文中具体指要做到哪几点?
                                                                                                                                            
2.本文运用了喻证法、对比论证法等,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的作用。
                                                                                                                                             
3.如何理解“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这句话的含义?
   (可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4.“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在我们读过的课外
     名著中,有很多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后,仍然笑面人生的人物,请说出其中的一位,并
     简要写出其事例。
     人物:                                                                                                                           
     事例:                                                                                                                            
题型:福建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路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于把‘?’拉直变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你还能举两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题型:甘肃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_________不行,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句(b)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