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事后诸葛亮...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事后诸葛亮】;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事后诸葛亮
1.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问题)。(或“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的‘马谡’和自己”。)
2.严于执法、勇担责任、总结教训。
3.C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郑风田
阅读《学问和智慧》选段,完成问题。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华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以上语段,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作者本人是有大智慧的教育家,他说理的语言充满了智慧,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常常有聪明之人学业不优、事业无成的现象,请用选文中的有关道理来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微博为什么这样“红”
萧尧
  如今网络上,微博大行其道。那么微博大热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就内部条件而言:微博,顾名思义,即微型博客。在博客之前,网络交流模式经历了从邮件、聊天室和IM(即QQ、MSN、UC等聊天工具)的历程。发展到微博这一步,网络聊天模式到达了一个顶峰,满足所有展示、社交和信息需要,集日志、状态、分享、回复等功能于一炉,既精简又全面地诠释了最现代的网络交流,有了迅速被接受、推广的内部条件。
  至于外因——人的需求,则指人对信息交换、社交的需要。如果说微博现象的内部条件是一个变量,是微博技术、形式从无到有,从粗糙到完善的一个变化过程,那么外因——人的需求则既是常量,又是变量。说它是常量,是因为人总是有交流的需要和***。但人们需求又有其变化的一面。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商业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求大大增加,网络出现、普及,网民社会形成,人们交流的***大大增长,这也是微博出现的重要原因。
  但有人指出,QQ、博客等等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不需要依赖微博。那么话题又转回到了微博的内部条件上来了。微博之有别于QQ、博客等,是因为它最简要地抓住并融合了这种需求最主要的两个核心:展现和交流。聊天室、QQ重于交流,博客重于展现,唯有微博能够精简地抓住并融合着两点。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微博在QQ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网络的一个特点:迅捷。“微型”的概念使内容制作和阅读时间较博客大为缩短;传袭于校内的“分享”概念在快捷的基础上丰富了信息量。就这样,信息量和互动速度得到了很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使得微博吸引了大量的博客用户,而回复功能也让QQ用户渐渐适应微博。内部条件和外部需求的融合,信息量和速度的平衡,很好地解释了微博现象的原因。
  微博火起来了,作为用户,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受到影响和改变。我们会感觉自己的需求被更好地满足了。比起玩游戏、聊QQ、写博客和逛校内,我们感觉更加充实、丰富和精彩。充实源自于自我展现和被关注,丰富源自于,精彩源自于,还有经过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挑选过的分享的信息。
  和读书、阅读比起来,微博更刺激、收获效果感觉更明显(信息量大、快捷、新鲜);和现实社交比起来,虚拟社交更轻松、更没有压力,不用在意外貌表情,反正隔着电脑;不用察言观色,只需根据平面符号进行反应;不用语言能力,有文字格式、标点、表情可以掩盖内容的空虚,甚至可以用分享来代替表达;不要求临场应变能力,断网、没上线、网络故障、临时有事……各种可以不予反应的理由已被网络默认。总而言之,微博给我们带来了轻松的生活。
  反之,微博也使我们少了学习、阅读的时间。此消彼长之下,我们用在现实提升自我(休息、学习、阅读、运动,甚至现实交往)上的时间就被逐渐侵占。用敲打的字符取代现实社交,使我们少了锻炼现实社交能力的机会。在虚拟世界还没充分取代现实世界的时代,现实社交能力的缺失对我们大部分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此外,虚拟社交无法给我们对社交对象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只能是平面的、单薄的,它只能发展出网络交往、网恋和网络婚姻,却无力支撑现实友谊、现实爱情和现实婚姻。
  微博影响、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微博现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人类对虚拟文化、虚拟生活的一次选择和投票。(摘自2010/12/22北京青年报)
1.根据文章内容,请给“微博”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博”区别于QQ、博客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下文,给下列句子填空。
充实源自于自我展现和被关注,丰富源自于___________,精彩源自于___________,还有经过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挑选过的分享的信息。
4.作者在给我们分析“微博”红火的原因时,又强调“微博”“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就此那你认为其“坏”与“弊”的一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退步与向前
王也
  (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2)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进步,当人们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时,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不可。如果是非达到不可的,能停下来甚至退下来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何必非去挤独木桥不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自唐朝始的科举,多少学子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熬成白头?因此出现了范进中举而精神失常的情况,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样的心不如愿,贫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学子知难而退,却取得非凡成就。
  (3)作家刘诚龙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是否熟悉这些人名。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晓: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举子!
  (4)想当年,第一份名单上的人多么显赫啊!但由于在官场上的打磨,以致状元郎归于平庸,湮没无闻。而第二份名单中的人,名落孙山,与高官厚禄无缘。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心态,在逆境中奋起,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农民领袖,有的成为一代枭雄,声名鹊起,载入史册。
  (5)不少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农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船舶前行,双桨却往后划动;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就越远……
  (6)不少青年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处碰壁还执迷不悟。我们要鼓励勇往直前,也要劝告毫无进展的人及时认清方向转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电视剧《潜伏》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所举事例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第五段划线句,再列举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第六段“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请等等落在身后的灵魂
麦家

  我曾养过两只狗。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它学会了挑食精中之精,细中之细,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甚至懒得瞄上一眼,就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只能粗生粗养,想起了给他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他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突然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粗粝的糙米饭,加上一点点肉末或油腥,就能令他开心、快乐,令他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我讲他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司马光讲过,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得很对,但还不够,远远不够。这不是司马光的问题,而是陈述的问题,是陈述的主旨和陈述本身。其出发点滥觞于我的情绪,一种红色的情绪,一种自找的情绪。
  它叫做沮丧。
  我时常感到沮丧,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真理。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以趋之若鹜或奋发图强。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何止是人,我的德牧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而狼狗却在无声处,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
  是的,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一点,***就可以少一点。有句成语叫做欲壑难填,是无上智慧:***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是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该知道,满足***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之门。该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选自2010年7月23日《今晚报》)
1.说说题目“请等等落在身后的灵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德牧和狼狗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谈谈,为什么说“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而是“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者以此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读了本文,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