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
题目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 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作品的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年画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 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 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具有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和诙谐活泼的效果。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由于接近民间生活,富于装饰性,加上价廉物美,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更广为流传于全国许多地方,深受民间人民喜爱。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年画色彩艳丽,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并达到特定的装饰美感。可见,年画并不是单纯的民间艺术品,它还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说起装饰,我们一般会想到带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作品以及印刷品。它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例如封面设计。版面插图等。还有建筑物上的壁画,室内布置,以及我们生活日用品上的花纹装饰。年画不仅有其独特的寓意,更带着浓厚的装饰意味,美化了民间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国年画则是因风俗节日而产生,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等祈福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起到了装饰房屋的作用。例如新婚之家,则贴麒麟送子。象征天下太平文运昌盛之兆,借以成为各新婚之家悬挂之画。而在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等。前者为祝贺年老公公寿诞时挂,后者为老太太生日时用。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而传说中的驱鬼年画——钟馗画像,大红大绿,热闹非常,同样具有装饰性。(选自《文汇报》2010年1月4日, 有删节)
1、文首说“中国年画,是一种千分独特的绘画体裁”,下面不能体现其“独特”的一项是( )
A、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
B、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
C、题材多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造型夸张具有装饰意味。
D、用色大胆明艳,而又栩栩如生。
2、对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的题材采用寓意或象征的手法”句中的“多”意为“大多”,从范围上加以明确说明。
B、“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句中的“之”指的是“桃花坞年画”。
C、“并具有特定的装饰美感”句中的“特定”说的是年画因春节而起,也仅为春节         而用。
D、“包括出版物上的美术装饰”句中的“它”指的是“装饰”。
3、对文章第二自然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采用总分结构,说明了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三种年画的主要特色。
B、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杨柳青年画则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C、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
D、这段文字没有对山东潍坊年画加以说明,不是作者在写作时有所取舍,是因为它还算不上年画中的“大家”。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年画因风俗节日而产生,所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
B、年画既要表达大众祈福镶灾的心愿,还要起到装饰房屋的作用,这是因为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
C、“新人新婚,则贴麒麟送子”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具有“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 的作用。
D、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这个例子说明年画“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
答案
1、B
2、C
3、D
4、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中国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4小题。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马庆恒
  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伤,通常和刺***格斗类 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 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3期)
1.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加粗词“大多”“一般”“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二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将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加粗字“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但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子“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死海不死》第6 自然段。
  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 公里①,东西宽5 至16 公里②,海水平均深度146 米③,最深的地凸方大约有400米④。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句,主要说明了_________。
(2 )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_________ 和_________ 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 句和_________ 句。
(3 )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 。
(4 )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
(5 )说明文的语言特别注重准确性,文中加“凸”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东西宽 5 至 16 公里的”的“至”能否改成“或”?“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主要”删去后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拓展阅读 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 长江流域人口量已大大超过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 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 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 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0.2 %;1986年,森林覆盖率 a____10%,水 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者 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b_____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 历史?已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 立方米每秒的C____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d_____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 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据统 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国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湖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guì)冠让给了部阳湖。然而,都阳湖同样是(è)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 1/5以上。
  ③洞庭湖、都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泥,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xié)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按②③段括号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uì(   )è(   )运难逃 xié(   )持
(2)在第①段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剧 急剧 仅有 至少
B.仅有 加剧 至少 急剧
C.急剧 至少 仅有 加剧
D.至少 加剧 急剧 仅有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文章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I)调节洪峰
(II)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III) 容纳百川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1)(III)(II)
(5)为什么说人与湖争地是造成长江水患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举本文所使用的三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     )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逊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