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14分)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12日22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消息:由于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部,日本核泄漏发生地区近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
12日22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消息:由于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部,日本核泄漏发生地区近日风向盛行由西向东,其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我国没有影响。
该组织称,受天气条件影响,日本福岛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在高层放射性污染物在未来60小时内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60小时后转向北方扩散。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东部及其以东的西北太平洋区域。
中国位于日本国的西部,可能放射的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及以东区域扩散,距离中国较远。经综合分析,日本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未来3天对中国没有影响。
中国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称,预计13日至14日,日本震区、核泄漏区(东京、仙台、福岛)以多云天气为主,15日将转为阴有小雨,大部时间段内以西南风为主。
世界气象组织认定的8个可承担环境应急响应职能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分别设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当大气环境可能或已经受到核辐射、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扩散等污染时,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负责承担污染监测、预报及产品发送等职责。
国内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一位专家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大规模核泄漏的风险并不高,也更不可能给中国境内造成核辐射威胁,我国民众无需担心辐射会波及中国本土。
专家解释说,放射性物质只有扩散到大气层上方才能远距离传播,就此次事故而言,只在低空大气中传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威胁到中国境内
据报道,目前已有日本市民受到核污染,专家称可能是核裂变产物素铯和碘扩散到周边所致,这些物质如果长期接触有一定含量才可能致病,但随蒸汽散播到空气中的剂量还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本文来源:《新京报》)
小题1:阅读文章,概述“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的理由。(4分)
小题2:“据报道,目前已有日本市民受到核污染,专家称可能是核裂变产物素铯和碘扩散到周边所致,这些物质如果长期接触有一定含量才可能致病,但随蒸汽散播到空气中的剂量还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的运用相当准确?请列举2——3个并说说理由。(4分)
小题3:“专家解释说,放射性物质只有扩散到大气层上方才能远距离传播,就此次事故而言,只在低空大气中传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威胁到中国境内。”其中“此次”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下面是关于核能的一些资料,请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认识。(4分)
(1)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目前人们开发核能所需要的重元素铀,轻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
(2)人类四十年代开始发展核能, 用于军事和和平目的。核反应堆、核武器、核垃圾和同位素容器一旦发生事故,泄露出放射性物质, 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剂量大的辐射瞬间***死任何生命, 残留的长期辐射能诱发癌变, 引起白血病、骨髓病, 同时遗传给后代而生下畸形儿。核武器试验是最大的污染源, 核电站发生过9次重大事故, 核武器、核燃料制造厂及其扬弃的垃圾正在不断泄毒。
答案

小题1:由于受灾区阴雨天气和风向的影响,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我国位于日本西部,而且距离较远。放射性物质只有扩散到大气层上方才能远距离传播,随蒸汽散播到空气中的剂量还不至于造成严重伤害。
小题1:目前,表时间限制;可能,表推测;如果,表假设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1:日本福岛核泄漏
小题1:围绕核能是双刃剑回答。要求结合所给文段,并谈到具体措施。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核污染物未来3日对中国无影响12日22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布消息:由于我国位于日本的西部,日本核泄漏发生地区近日】;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说明文段,回答下面问题。(8分)
①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②“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③“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相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④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⑤“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时,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节选自《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
小题1: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本文拟定一个既形象又反映说明对象的标题;从本文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2分)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小题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①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低碳”之风扑面而来,一时间,“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当下的流行语。“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等新概念、新政策在世界各国风起云涌。
②何谓“低碳生活”?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通过对居家、办公、交通、出游等个人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的简单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节能减排,最终达到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③推行“低碳生活”,要从转变理念做起。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为拯救地球家园所做出的行动,也是为了使我国走上节能减排的新兴工业化道路,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资源,提高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生活”,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理念。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让“低碳”理念融入大家日常生活,并开展节水节电节气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④过“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低碳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据《生命时报》报道,少买一件衣服可减少二氧化碳2.5千克,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少开一天车可减少98千克二氧化碳……就个人而言,过“低碳生活”,完全可以从改变一些生活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积极实践“低碳生活”,让 “低碳”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成为一种时尚。
⑤倡导“低碳生活”,要强化责任意识。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量,如何抑制全球变暖,我们承担着共同的责任。为了将来能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每个人都应“责”字当头。要把低碳工作、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正确的习惯培养起来,作为勤俭节约的重要内容来发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平时少乘车多走路,少坐电梯多爬楼;多用网络办公,少用打印机;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改变那种高消耗、低效益等现象。总之,人人注意节能,事事讲究减排,处处推崇环保,就能形成巨大的“低碳”力量。             (李仁峰 李正祥)
小题1:“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请根据文意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小题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关于怎样过“低碳生活”,文章给出了那三条建议?(用原文回答)(3分)
小题4:“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你还能提出哪些好的建议?请简要写出三条。(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题目:         
古夫
①发明了人造卫星的是人类,可首先进入太空的却是动物。动物在人类宇航史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1957年I 1月3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这颗卫星上的一项重要科学实验,就是在卫星的舱里栽上一只重5公斤的小狗莱伊卡。当时,在它身上缚了各种监测生理指标的探头,以供地面科学家研究。在这颗卫星舱内,科学家们专门为小狗设计了一套生命保障系统,使内部的环境基本上和地面一样,另外还装了一定数量的食物。起初,莱伊卡在卫星舱里生活得还可以,可是由于卫星无法返回地面,它在卫星内仅生活了6天便死了。
③在人类完成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之后,人类又交给动物一项任务:获取看不见的“敌人”——失重的有关资料。于是,数百只老鼠为人类科学献出了生命:它们在返回地球后随即被***死。科学家们通过解剖,从中获得了许多新发现。研究表明,微重力对生物体的作用大多是不利的:骨骼和肌肉出现萎缩;骨组织生产速度放慢;骨骼坚韧程度下降;机体免疫力也有所下降等。然而,科学家们的担忧很快被惊喜所代替,他们在解剖了一只回到地球25天才被***死的白鼠后发现,白鼠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完全恢复了健康,宇宙飞行对白鼠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全部消失。这说明白鼠完全经受住了失重和辐射对其产生的双重影响。
④此后,随着宇宙飞行器的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家继续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太空生物的研究,被送上天的不仅有狗、猫、猴、鼠等哺乳动物,还有蜜蜂、家蝇等昆虫。1967年9月7日,美国发射了“生物卫星”2号进行科学实验,其中有一只猴子,预期进行30天飞行,但它到第9天就死了。1982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带去的12只蜜蜂在飞行中死了l 1只,在着陆时仅剩的1只也经不起考验死了。在太空飞行中,许多动物即使大难不死,也在生理上发生了各种变化,如:兔子和猫在太空由于受到宇宙射线的伤害,眼睛会患白内障病;幼虫和蛹在太空中发育正常,但寿命不长。
⑤当然,随着宇航生命保障系统的不断改进,许多动物在失重的环境中也渐渐适应了太空的生活。1984年6月1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做太空飞行时,将3000多只蜜蜂装在玻璃箱内做试验,以研究它们对太空环境适应的能力。起初,这些蜜蜂在太空很不适应,有的原地拍打着翅膀,有的在玻璃箱内到处飞动。后来开始筑蜂巢。一只蜂皇在太空下了35个蜂卵。在这7天时间里,只有100多只蜜蜂死去,仅点总数的3.3%。
⑥科学家对猕猴所做的试验更能说明问题。他们先花了两年时间对猕猴进行了条件反射训练,然后让它们在飞行过程中为人类进行工作。当信号盘上出现某种信号时,猕猴便按动操作杆,它得到的奖赏是一些果汁;当猕猴左顾右盼地寻找信号时,它的身体在椅子上移动,触动了各类踏板和按钮,科学家据此获得了有关猕猴平衡状态的信号。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借助于猕猴来研究太空中困扰宇航员的那些不适感,诸如晕船、面部浮肿、头重脚轻、转头时无法集中目光等问题。(《初中生阅读生世界》2005年10期)小题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2分)
(1) 乳(        )       (2) 船(      )
小题2:第④段“许多科学家继续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太空生物的研究”一句中“不遗余力”的意思是         
小题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谈动物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的? (3分)
小题4:本文缺少一个题目。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2分)
小题5:请你慨括本文主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小题6:请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并结合本文的阅读,谈谈你对动物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4分)
材料一:第一个上天的动物是一只名叫艾伯特的猴子。1948年,这只猴子搭乘U一2火箭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怀特桑兹火箭场起飞,由于机械故障,艾伯特一去不迫。
材料二:后来又有两条叫别尔卡和斯特卡的狗,被前苏联人送上天穹,并安全返回了地面,从而证明科学们设计的太空飞船生命保障系统是可靠的。’如果没有这些动物 宇航员的安全返航,也就不会有加加林上天的壮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造太阳
何 平
①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人造太阳”调试成功,年内即可试发电。
②“人造太阳”?难道真要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当然不是!“人造太阳”是指科学家利用太阳核反应原理,为人类制造一种能提供能源的机器——人工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称它为“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
③太阳的光和热,来源于氢的两个同胞兄弟——氘和氚(物理学叫氢的同位素)在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阳”就是模仿这一过程。
④氢弹是人们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阳”。但氢弹的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一切。而“全超导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却能够稳定控制核聚变,使聚变产生的能量缓缓输出,转化为人们可持续使用的电能。
⑤核聚变反应,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强达到3000多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的聚变反应非常容易。但在地球上可不容易,因为用任何一种材料制作的容器都无法耐受这样的高温高压。
⑥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到了用磁场做容器。从氢弹爆炸至今,科学界用了6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在磁场容器中将温度提高到4亿至5亿摄氏度,然后投入氘氚产生聚变反应。但由于很难把这种高温长时间维持下去,所以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上百个实验装置的聚变放电时间都很短!少则几秒,长的也不过数百秒。我国从1965年研究“人造太阳”开始,如今已能使放电时间持续千秒以上。
⑦所以,科学家说,建设核聚变电站投入民用,至少要再等上50年时间。但等待是值得的!现在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至多可用200年时间,其中石油不足50年。即使目前核裂变电站使用的铀燃料,全世界也只能再开采60年。用这些材料做能源还有个致命弱点——环境污染!
⑧相反,氘和氚却是清洁能源,如空气中平时就有氘和氚。所以不用担心聚变反应会产生废气、废渣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有人担心电站爆炸,但科学家说,聚变在磁场中进行,维持温度已很不易,只要稍微马虎,温度就会降下来,聚变就停止了,因此爆炸的可能性是零。
⑨氘和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世界海洋中大概蕴藏了40万亿吨氘。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这比太阳的寿命还要长了。
小题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的目的在于说明什么?(2分)
小题3:第⑥自然段与第⑦自然段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小题4:氘和氚是清洁的能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在自然界中,你认为还能开发哪些目前还未利用的清洁的能源?简要说说能开发的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带你认识手机彩码
①二维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有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将手机作为载体,而展开的手机二维码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大型超市、地铁、商场、机场、公交车等公共场所随处都可见二维码的身影。
②识读应用是二维码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用于平面介质上。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内的读码软件,轻轻对准平面杂志或是海报上的二维码一拍,就可以将二维码图形立即转化为文字,或是连接到相关网址,更方便地实现手机上网或内容下载。
③然而,随着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它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二维码信息需要通过手机摄像头来读取,只有支持近摄技术的终端才能满足用户的主动识别需求,但目前大部分终端都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受技术、终端、信息容量等瓶颈限制,二维码现在主要用于被动识别,其在主动识别方面鲜有作为。于是,手机彩码应运而生,走向前台应用。
④手机彩码是建立在二维码基础之上,加上黑、蓝、绿、红4色矩阵构成的彩色三维图像矩阵码。有别于二维码依据黑白像素的大小来表达信息,彩码以四种相关性最大的单一颜色红、绿、蓝、黑作为信息载体。相比二维码技术,彩码采用模糊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对图形和色彩设计的容忍范围更大,因此彩码整体形态可以表现得十分丰富。彩码的最大优势是采用了新的信息携带方式和新的识读手段,使得彩码的识别更加高效、便捷、可靠,而且价格也更加低廉。
⑤作为解决二维码技术和应用瓶颈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条码技术,手机彩码是通过颜色和形状承载信息量,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二维码的几十倍,其应用比二维码也更加广泛。一般的商品以及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都可以附有相应的手机彩码,用户拍摄彩码图案主动识别彩码所包含的信息,即可自动链接到相应的WAP网站上,直接浏览商品、下载折扣券、用手机支付购票等,也可随时随地体验铃声、游戏、视频等主流媒体信息。在日韩等国,手机彩码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户外屏幕、广告牌、杂志、商品、电影海报、广告宣传品上随处可见各式设计新颖的手机彩码,它比以往的识别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⑥在我国,彩码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天津有一定的发展。天津联通创办了彩码生活网,并推出“e票通”业务。“e票通”业务采用彩码识别技术,以手机为载体,通过彩信将彩码发至用户的手机上,是一种集电子打折卡和优惠券合二为一的手机电子凭证。客户凭手机彩码到“e票通”特约商户申请,即可享受各种购票、购物等优惠消费。
⑦虽然手机彩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受到缺乏统一的手机彩码标准和规范以及商家和用户的认知度较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手机彩码在我国的发展还将经历一定时期的培育和磨合,才能形成大规模的应用。
⑧手机二维码的出现,实现了二维码应用从固定到移动的飞跃,建立起了人与物之间的普遍连接,因而成为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移动通讯行业的迅猛发展及3G时代的到来,手机彩码技术必定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知,并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百科知识》2011年11月)
小题1:二维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限制是什么?请从三方面具体说明。(3分)
小题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二维码现在主要用于被动识别,其在主动识别方面鲜有作为。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3分)
手机彩码技术必定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