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还家(   )
(4)不足外人道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
①南顿:占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豚(tún):小猪。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欲持(   )
(2)见空桑中有土(   )
(3)植种(   )
(4)余浆溉灌(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其纹理(   )
(2)喷以烟(   )
(3)数十(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使之冲烟飞鸣(但是)
B.余常土墙凹凸处(在)
C.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务忠厚(   )
(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   )
(3)若吾儿坐好物(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醉翁意不在酒
D.辍耕垄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慎其所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谱》)
【注释】
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不闻其香   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B.曰与善人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C.则商也益    旦,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D.与不善人    五日,桓侯体痛(《扁鹊见蔡桓公》)
2.将文中环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加粗的句子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4.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沿阻绝(   )
(2)猛浪若(   )
(3)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部分。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部分。
(1)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2)急湍甚(  )箭
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