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
题目
题型:上海市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作者:【清】周容选自《中华活页文选·课外文言文专号》
【注释】
①小书童。②关闭。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牡,锁簧。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没有听从渡者的忠告而没有能及时回城。
2.渡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他能够“熟视”书童,看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3.欲速则不达,或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或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问题。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下列各项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知其源
B.清水尤冽       以其境过
C.许潭中鱼可百头    高可二黍
D.以全石为底      卷石底
2、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尔远逝(忽然)
B.神寒骨(使……凄凉)
C.隶而者(随从)
D.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写作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面来描写水清澈。
C.选文中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D.选文在第三段透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4、翻译下面的语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而谋曰  室:家人
B.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    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九十      焉置土石
B.君之力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
D.跳往助      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________
②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③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
④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意                             真无马邪
B.君之力                                            策之不其道
C.虽有千里能                                     虽我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之       :面对
B、一食尽粟一石     :有的
C、能求其千里也     :怎么
D、且欲与常与不可得   :一样
2、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也/不能前时之闻
B、食之不能其材/一食或粟一石
C、执策而临/策不以其道
D、鸣之不能通意/真无与邪
3、下列关于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事,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千里马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C、文中“伯乐”指擅长相马之人,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指日行千里的马,比喻人才;“食与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题型:四川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问题。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加黑体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借)余
B、媵人持(热水)沃灌
C、从乡之先达(拿着)经叩问
D、不知口体之(奉献)不若人也
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该是文章中的“____”和“____”,如用一句诗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自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4、文中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6、你是怎样看待学习条件和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