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题目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A、非不深也(          )    
B、而去之(        )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道:得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    惨无人          
B、去:委而之      国怀乡 留两便
C、至:寡助之     比陈 无微不           
D、之:辍耕垄上     攻亲戚所畔     始龀,跳往助
3、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
答:①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__ 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答: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答:                                                                    。 
答案
1、A、护城河B、放弃  
2、B  
3、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①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②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
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结果,因此,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题。
  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此使。(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③捉:握。
1、文中的句子属判断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魏武将见匈奴使       使崔季圭代         
B、魏武将匈奴使       何时眼前突兀此屋              
C、既,令间谍问        群响绝          
D、自形陋,不足雄远国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与“魏王何如?”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何罪之有?                
B、胡不见我于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A、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使崔季圭代。    
译:                                                                    
B、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译:                                                                      
5、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答:                                                                      
6、匈奴使为什么被***?    
答:                                                                      
7、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曹操?    
答:                                                                      
8、你熟悉的关于曹操的故事可能还有很多,你能举出两个和曹操相关的故事或者俗话吗?
答:①                                                                             
  ②                                                                      
题型:四川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的加粗词语。 
①臣之妻臣 (       )              
②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   
③闻人之耳者 (       )           
④时时而进 (        )
2、翻译文中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做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填入后面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时时而间进(      )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④暮寝而思之(      )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1、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广朝士  邀请                               
B、相与俱  前面   
C、乃解兵  通“促”,立即,赶快。             
D、当作何  计谋
2、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3、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两章》)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于畎亩之中( )             
饿其体肤( )             
入则无法家士( )
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任人物的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行里( )               
将以之( )                  
哀而与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