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日:“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人论事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②乃吐污头面被褥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下列句中加粗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将军甚爱
A.怅恨久
B.河曲智叟笑而止
C.小大
D.宋何罪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  ②D 
(2)B
(3)大将军与钱风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4)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二者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欲有甚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凡可以辟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
(4)得之则___________________
(5)今为妻妾之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
(6)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
(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 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之,今此以报予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1.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干阖闾___________________
(2)羔裘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谁能楚乎___________________
(4)操鞭平王之坟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子日:‘安知鱼乐’云者___________________
(2)请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译文正确的一句(     )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A.鯈鱼出来游动,显得那样不慌不忙,是鱼的快乐啊。
B.鯈鱼不慌不忙地出来游动,是鱼很高兴啊。
C.鯈鱼出来游动,那样不慌不忙,这是鱼快乐啊。
D.鯈鱼出来不慌不忙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啊。
3.比较庄子和惠子的话语,两人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惠子的话有什么漏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苏秦之楚
刘向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三日乃见乎王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远千里而寡人__________________
(3)闻其说__________________
(4)今令臣玉炊桂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
A.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4.翻译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楚庄王欲越  齐师
B.此之如目也  其家甚其子
C.王伐越,何也  无丝竹乱耳
D.庄王止  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2.翻译句子。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