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安陵(    )     
(2)君寡人者(    )      
(3)故不意(    )      
(4)秦王怫然(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睢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秦王说话时是“怫然怒”,而对唐睢却无任何表情、神态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千里/不敢易也;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或公/亦尝闻天…)  
2.(1)交换    
      (2)违背      
      (3)同“措”      
      (4)盛怒的样子  
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针锋相对,显示了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吞并安陵。  
5.说明秦王当时已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不得不威胁和恫吓,说明了秦王虽强大,但此耐已陷入被动的处境。而唐睢却相反,沉着稳定,气度自如。(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朝衣冠(     )        
②富妇左右莫不王(     )       
③客之我者(     )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郜忌八尺有余     ②乃重岳阳楼        
B .①时时而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C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 .①王之甚矣     ②重岩叠嶂,隐天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沽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    __                 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                    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波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______
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
③恐托付不效______________
④此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天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率妻子邑人来绝境
C.先帝不以臣卑鄙
3.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诸葛亮身上哪一种精神最吸引你,你觉得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加粗词语。
(1)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
(2)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
(3)亲戚之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这篇文章,举出历史事例说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
(1)已失期________________
(2)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______
(3)为天下________________
(4)陈胜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用原文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出师表》选段完成1—5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自枉屈 (               )
(2)以诹善道(                  )
(3)以其咎 (               )
(4)此臣所以报先帝(               )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彰其咎 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B.若无兴德言 辍耕垄上
C.讨贼兴复之 不则治臣之罪
D.三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
3.请选出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遂许先帝以驱驰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翻译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第二段“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哪三件事?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文段内容,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