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题目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含义。
乘奔御风( )    
间千二百里( )
日更定( )      
④湖中人鸟声绝( )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趣味 此皆实         
B、飞漱其 又何
C、拏一小舟 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白 长烟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A
5、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与赏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其二子愚___________________
②艾子其父曰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之子而且恃多能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拔山倒树而来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温故而知新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及相(  )       
(2)阖启箧取书( )
(3)家人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课文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普反复奏荐某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普晚年勤奋读书,获益匪浅,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传世,对此你有何感悟?试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出两点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幼时记趣》选段,然后答题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粗字。
①常蹲身______________      
②以土砾凸者为_____________
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      
数十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写了几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  ____________之趣。第二段写的是 _________之趣。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产生这些“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冯梦龙的《巴东下岩院主僧》一文,完成1~4题。
  巴东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携归,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满其中。更置少米,经宿,米亦满;钱及金银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过江简田,怀中取碗掷于中流。弟子惊愕,师曰:吾死,汝辈宁能谨饬自守乎?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注】①更:换。②简:选。③宁:难道。④谨饬自守:自己谨慎地遵守。饬chì谨慎。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一青磁碗__________
②携________________
③更少米____________
④不欲使汝增罪也______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A. 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鞭数十,驱之别院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明 日 花 满 其 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是院中富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下岩院“主僧”的言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A.虫蚁为兽 何不试之足(《郑人买履》)
B.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 项为
C.见藐小微 忽有庞然大
D.拔山倒树来 忘操之(《郑人买履》)
E.余忆童稚 何事长向别圆《水调歌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