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小题1: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8分)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③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魏文侯使乐羊中山(         )     ②之(               )
③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④下堂迎之(         )     
小题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4分)
臣 闻 君 仁 则 臣 直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7—10题。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至陈(   )                        ②将军身坚执锐(   )
陈(   )                           ④说陈王曰(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陈胜)之陈
A.然足下卜之鬼乎!B.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小题2:.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涉之为王沉沉者。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小题4:.联系课文,说说陈胜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给你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睢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2分)下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此庸夫之怒也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皆布衣之士也
小题2:.(2分)下列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谓:谓唐睢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若:若士必怒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尝: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题3:. (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天天。
小题4:.(2分)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小题5:.(2分)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2分)
A、吴广爱人(     )         B、乃称公子扶苏、项燕(     )
C君召诸亡在外者(     )    D、城保刘季(     )
小题2:、下列4组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乃樊哙召刘季沛后悔B.激怒其众沛令欲沛应之
C.今崐背之诛萧、曹 D.陈胜自立将军立以沛公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巳B.父老/乃率子弟/共***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小题5:、陈涉、吴广发动起义,萧何刘季等响应起义,他们各采取什么策略?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1:.联系两段文字,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的      。(2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胄:     (2)箪:     (3)夙:     (4)所以: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2分)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