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品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5分)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这首小令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品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小令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

小题1:断肠。(1分)   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或游子思乡之情。(2分)
小题2: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意对即可)(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审题的要点,根据题目“秋思”与诗歌的内容可知,本诗的主旨是思乡,前三句均是写景,最后一句是借景抒情,因此,“断肠”便是符合题意的答案,诗中的孤独、思乡之情尽显。
点评: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达出来,也有时直抒胸臆。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没有,则要根据所写景或事的特征,把人物的情感揣摩出来。
小题2:试题分析:“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都是秋天黄昏时候景色,这些景色一般是凄凉、萧瑟的,根据本诗的主题,本文中的这些景色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概莫能外。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写的是什么景物,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联系全文的主旨,根据所学诗歌的常识,揣摩景物所表现的意境。
核心考点
试题【品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回答问题。(5分)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题1:这首小令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按原文填空(6分)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③行到水穷处,                 
④《水调歌头》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                      
⑥海内存知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明月几时有》)
④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王安石的《郊行》,完成题(4分)
郊 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小题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8分)
【甲】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B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乙】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 :睡醒。
小题1: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深”字,请分别说说这两个“深”字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画线句子A和B在写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一个“一何”突出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歌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到,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