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答案

解析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苏糊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主要考察你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2分)
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D.隋朝时期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条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2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厚重”是国人对河南悠久历史的高度浓缩,仅从文字、文学、艺术方面就可以洞悉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那种浓浓情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源泉
B.杜甫是唐朝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
C.《清明上河图》是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反映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盛
D.河南是豫剧的故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