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分子和原子 > (3分)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外泄。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分)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外泄。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131原子的原子核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我国在一些极少数地区也检测到极少量的碘—131,这说明微粒是       (运动或静止)的;
(3)碘片中的“碘”指的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导致             
(4)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释放出的高温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氢气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53 (2)运动(3)元素;甲状腺肿大(或大脖子病)
(4)2H2 + O2 2H2O
解析
(1)因该原子的原子核带5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质子数为53,且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53,故答案为:53;
(2)由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检测到碘-131,则说明该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从一个地方能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故答案为:不断运动的;
(3)因碘片中的碘是以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的,则碘是指碘元素,由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可知人体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元素;甲状腺肿大;
(4)因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水,反应条件为高温,则反应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核心考点
试题【(3分)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外泄。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主要考察你对分子和原子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分)对比如图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它们不同点,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在电解水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在水蒸发中,分子本身是不变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核内有6 个质子和6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钼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8m 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96B.72C.48D.36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C.水电解是一个化合反应
D.用肥皂水可降低水的硬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的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了核泄露事故,碘—131就是其中的一种放射性物质。已知碘—131原子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那么这种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3B.78C.131D.18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