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甲、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大兴安岭、黑龙江B.小兴安岭、黑龙江C.长白山脉、鸭绿江D.大兴安岭、图们江小题2...
题目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大兴安岭、黑龙江B.小兴安岭、黑龙江
C.长白山脉、鸭绿江D.大兴安岭、图们江
小题2:东北三省气候寒冷,主要原因是 ①海陆位置  ②洋流③冬季风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一年两熟B.这里是“红土地”,土壤肥沃
C.盛产水稻、油菜、棉花等D.机械化程度高、提供的商品粮多
小题4:关于东北地区工业、交通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里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
B.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是大兴安岭,此山脉以西是内蒙古高原,以东是东北平原,乙是黑龙江,此河是我国和俄罗斯的界河,故A正确.
小题2:东北地区冷的原因: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源地;东北地区湿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故C正确.
小题3:A、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的中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故A不符合题意;B、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土壤肥沃,故B不符合题意;C、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盛产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称.故C不符合题意;D、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广阔的平原,适合大型农业机械生产.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小题4: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轻工业相对落后,而且交通发达,铁路网密集,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甲、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大兴安岭、黑龙江B.小兴安岭、黑龙江C.长白山脉、鸭绿江D.大兴安岭、图们江小题2】;主要考察你对中国的地理差异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B.地表多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C.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火山、地震造成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
A.东北老工业基地B.华北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第二大平原B.地势坦荡开阔
C.黑土面积广大D.沼泽湿地较多
小题2:A、B、C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草地、林地   B.草地、林地、耕地
C.草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草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由①沿海港口运往②港口城市的物资,不可能是(   )
A.钢材B.水泥C.甘蔗D.陶瓷
小题2:某省位于东经113°04′至119°53′,北纬36°01′至42°37′,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境内43%的平原平均海拔不足100米。图中显示该省区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

(1)①省的全称是________,②省的简称是______。
(2)A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耕地类型为         (水田或旱地),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B地区是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本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称为“高原之舟”。
(4)A、B两地分别于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B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
B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海拔高,气温        
(5)下图为北纬30°纬线经过的大地形区,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________盆地、

横断山区和乙处的_________高原,整个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下面四幅图中,有一幅不是本次考察活动中拍摄的,它是__________幅图,该图拍摄的地点应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___地区。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